close

IMG_2238  

 

西岸洛杉磯歌劇院的風格實在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很不一樣,不一樣在細節裡就可以嗅到一二。像是 Lucia di Lammermoor (拉美莫爾的露琪亞),如果是the Met Opera做的平面宣傳,Lucia di Lammermoor 這幾個字一定會清清楚楚、一樣大的全部寫出來,但是LA Opera就大大地寫著Lucia,後面 di Lammermoor 小得不能再小,好像賣藥之類的廣告,把一堆不想讓你注意到、但是法規規定一定要寫的東西,像是副作用包括在某些情況下會突然死亡,用極小字寫出來,深怕你看得太清楚。每次開車在路上,看到這出歌劇的旗幟,心裡就不爽一下,一定要把di Lammermoor在內心唸一次才平衡,不然露琪亞?哪裡的露琪亞?臺北的嗎? (畢竟內心還是個囉唆的美東魂),不過可以想像大剌剌又被南加陽光曬得懶懶的LA人,拿起電話訂票的時候,一定懶得把 di Lammermoor 講完,直接說“這個禮拜天下午還有露琪亞的票嗎?我要兩張”,應該比較適合繼續眯著眼睛,在沙灘上快睡著的情境。

 

今年我買的套票都不是首演的,去看這齣歌劇之前,就已經在歌劇討論區聽聞這個製作還不錯,所以抱著大大的期待去的。

 

音樂上,是的。幾個主要角色的聲樂家:ALBINA SHAGIMURATOVA、SAIMIR PIRGU、STEPHEN POWELL,聲音色彩豐富;表現有時很好、有時遇到鬼的LA Opera樂團,這次美好的不得了。但是在戲劇的部分實在是很災難,說災難好像太嚴苛了,只能說很平凡,平凡到我想翻桌子, 因為我是來看LA Opera,不是什麼社區小實驗劇場Opera,我只好很不得已地把不知道怎麼怪才好的問題,怪到導演ELKHANAH PULITZER頭上。這些歌劇演員在這個製作裡的表演,真的只限於聲音,肢體上的表演、舞台走位,全部都乾燥到了極點,很多時候很像音樂系主修聲樂的學生,還沒花太多時間研究表演、或是沒有太多實際歌劇演出的經驗,畢業音樂會選了一些詠嘆調,在小音樂廳的舞台上,想有點配合的表演,但是卡卡的:動作不確實、或是動作和情緒連不起來。加上偌大的舞台,走位只會僵僵地在某些地方,如果說這些問題只有一兩個歌劇演員如此,或是一些小段落如此,那我還能說可能這個演員有些地方的表演弱了些,但是如果大部份都如此,導演不要看別的地方,問題就是你啦!

 

只是我很俗辣,因為臉書上加了很多Opera Singers當朋友,去歌劇院都打個卡就算了,沒什麼種寫負評,好不容易有可以匿名的網誌,終於可以一吐怨氣。

 

看 Lucia di Lammermoor最精彩的就是瘋狂場景:Lucia明明有已經深愛的人,她老哥偏偏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,硬要把她嫁給別人,最後可憐的Lucia崩潰瘋了,新婚之夜把老公殺了。殺了之後,在眾人前,滿身是血的唱了十幾分鐘的肖婆場景,以前只能邊聽戲裡戲外都是肖婆都敢愛敢恨的女神卡拉斯錄音,邊想像這個段落,本季終於親眼看到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